周五A股三大股指持续走弱,沪指盘中大幅杀跌后,尾盘探底回升,盘中一度失守2700点。截至收盘,沪指跌1.46%,深成指跌2.24%,创业板指跌2.43%。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3.60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2.9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0.67亿元。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900只个股下跌,近80家个股跌停或跌超10%。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8057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027亿。
盘面上,多只高息股逆势走强,国投电力、川投能源、粤高速A、长江电力、宁沪高速、农业银行等多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上海本地股局部回暖,开开实业、浦东金桥涨停;房地产板块异动,深深房A、锦和商管涨停;传媒板块抗跌,时代出版、粤传媒涨停;CRO板块走弱,药明康德跌停。板块方面,银行、电信、煤炭逆势上涨,半导体、航空、软件、环保等板块跌幅居前。
中特估概念最早是由证监会易主席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中首次提出,原话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而央企、国企正是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重要一环。央国企概念在“一利五率”改革推动下集体大涨,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进一步提及国企改革。
从央国企的绩效考核体系来看,这次提出的“市值管理考核”的特别之处在于,首次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指标,将企业“第一负责人”与“企业市值”深度捆绑,使负责人高效治理企业的同时,也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中证央企指数”为例,2023年股息率为5.38%,明显优于同期各主要指数。央国企作为低估值、高股息股票的主力军,这也让中特估概念具有显著的红利风格。
中央要求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抵押补充贷款(PSL)重启两个月净增5000亿元,PSL重启或聚焦三大工程,利好地产、基建投资。策略上,政策利好仍在加码,但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各大指数均创出本轮调整新低,指数分化较为严重,成长股短期面临较大抛压,央企红利和高股息板块相对坚挺,控制仓位情况下,可适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