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市场全天震荡走低,沪指再度失守2800点,两市超百股跌停。三大指数均收出月线六连阴,沪指本月跌超6%,深成指本月跌超13%,创业板指本月累计跌超16%,科创50指数本月跌近20%,北证50指数本月大跌22%。截至收盘,沪指跌1.48%,深成指跌1.95%,创业板指跌0.66%。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7.01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7.58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9.43亿元。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7583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46亿。
盘面上,传媒板块逆势走强,中广天择、山东出版、新华传媒涨停;中字头板块表现抗跌,中建环能、中材节能、中视传媒涨停;大金融板块局部活跃,中粮资本涨停;年报预亏预减股则遭受重挫。板块方面,煤炭、银行、保险、电力小幅上涨;旅游酒店、软件、互联网、航空等板块跌幅居前。
银行板块:央行、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制度安排,拓宽房企融资渠道,缓释银行潜在压力。国新办发布会明确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房地产,因城施策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政策。2023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6.4万亿元,目前按揭利率已经历LPR多轮调整,多地已因城施策调降或取消利率下限,贝壳研究院显示24年1月全国首套房利率已降至3.84%。多城市已执行“认房不认贷”、优化首套房认定标准。 政策组合拳再度出击,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再度加码,强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放宽外资持股比例。叠加央行开年降准政策组合拳发力,有利于改善流动性环境,为经济复苏积蓄动能。叠加降准利好,可阶段性把握低估值、高股息银行板块的加配机遇。
国资委首次提出央业应当对资产评估项目实施分类管理,考核分配工作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导向,有利于央企估值回归。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2%,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下降势头,但仍处于荣枯线下。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连续2个月小幅上升,显示非制造业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趋稳恢复趋势。策略上,经济数据略有好转,但是仍不够稳固。深成指、双创指数近期连续刷新低点,成长股短期面临较大抛压,大盘价值风格有望延续占优,适当关注中特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