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常会利好消息刺激下,周四指数高开高走,盘中沪指时隔2个月再度站上3000点,午后,市场热度逐渐降温,板块轮动加速,指数涨幅缩窄。板块个股普涨,券商、保险、银行等前期滞涨的金融板块领涨,午后部分高位科技股出现高位回落,市场分歧加大。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于2985点,深成指收于9783点,两市合计成交超过7868亿元,创4月22日以来新高。展望后市,考虑到9月为二三季报验证期之间狭窄的业绩空窗期,基本面下行压力如高悬于A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短期风险偏好不宜过高。日线长上影线则显示上方压力,不排除后市将有所反复。
继8月31日的金稳会第七次会议释放加强逆周期调控信号后,9月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我们重点关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释放逆周期调节的积极信号。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重点用于铁路、轨交、电网等基础设施,政策刺激作用不强,稳增长意图明显。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强调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意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根据历史经验,央行将在1到2周内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预期。货币政策向稳健略宽松过渡,超市场预期,提振股债行情。
轮动加快扩散,低位补涨与高位分化同期展开。偏阿尔法配置的结构性行情在科技+消费+医药已展开超过一个月时间,9月初轮动的加快及扩散,对市场做多力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耗散,表现在以5G为核心的科技股则面临高位分化;低位的大金融、大基建开启补涨可能性较大,空间和持续性有待观察。这与春季躁动的领涨科技+券商板块的有序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周四的走势类似于2月25日跳空高开大幅上涨,但深究又有诸多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其一,政策边际改善超预期是核心驱动力。彼时,资本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定位、科创板预热叠加“春季躁动”,引发存量资金集中入场;当下,国常会逆周期政策加码,叠加“70周年改革预期行情”,提振市场信心。但考虑到9月为二三季报验证期之间狭窄的业绩空窗期,基本面下行压力如高悬于A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短期风险偏好不宜过高。其二,技术走势上,关键位置的跳空上行,彼时沪指攻克年线压力,当下则站上半年线,区别在于量能及K线形态,周四市场量能明显弱于2月25日,且长上影线则显示上方压力,不排除后市将有所反复。操作上,低吸为王,一方面,关注业绩改善或政策预期改善的低位板块,如军工、传媒、软件等。一方面,优选标的,以细分行业龙头配置核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