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大盘小幅低开后弱势震荡,盘中指数再创新低,沪综指最低下探至3101.22点,截至收盘,沪综指报收于3115.60点,下跌0.35%,创业板报收于2350.38点,下跌0.72%,两市共成交6653亿元,成交量持续走低。经过上周连续两日大跌,指数下跌动能明显减缓,盘中一度出现红盘,短线存在超跌反弹可能,但反弹高度有限,震荡筑底周期可能拉长。板块热点方面,旅游、酒店、交通运输整体上涨,桂林旅游涨停,招商轮船、中远海能涨幅超过7%。临近国庆长假,旅游消费将刺激相关板块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中期仍需关注疫情及防疫政策的变化。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PCAOB工作人员将于9月19日开始检查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审计底稿,整个过程需要8到10周,或至2022年12月初得出检查结果。阿里巴巴、网易、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作为首批检查对象。受此消息影响,互联网板块领跌,板块下跌2.75%,软件、IT设备板块下跌幅度超过2%。中美博弈日趋激烈,9月初美国开始限制英伟达、ADM高端GPU芯片对华出口。对新能源汽车电池也出台新的规定,根据新规,如果电池中的任何部件是由相关的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则将排除车辆的税收抵免资格。如果该法案一旦生效,意味着中国电池厂商基本被美国排除在外,欧洲也可能紧跟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品进行限制,对中国新能源出口是极大的考验。此前,巴菲特多次减持比亚迪,从侧面反应出中美博弈风险上升。
爱美客、华熙生两大医美龙头放量大跌,跌幅超过10%,局部恐慌蔓延。每一轮下跌行情尾部阶段,均伴随着恐慌抛售、个股非理性下跌。目前虽然未出现市场整体恐慌,但部分板块及个股大幅调整已经严重影响市场人气,如新能源板块。从资金流向看,光伏、电池近一个月资金净流出居前,显示资金对热门赛道减持较为坚决,导致市场风格发生一定变化。保险、银行等低估值板块相对抗跌,资金采取主动防御性策略。
指数加速下行后,短期或有超跌反弹。但是,提振经济政策效果低于预期,且楼市低迷短期难以有效改善,金融、地产不具备持续拉动力,因此不会像5、6月出现流畅的反弹,震荡筑底周期会拉长。近期操作难度较大,继续控制仓位,适当关注自主可控及盈利稳定的消费龙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