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作为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结束六连阴,缩量反弹,午后两市观望气氛浓厚,涨幅有所收窄。板块方面,船舶、多元金融、农牧饲渔、电力、国际贸易、安防、券商、汽车等行业表现强势,保险、电信营、化肥逆市下跌;猪肉概念、中超概念、创投、工业大麻、沪企国改等题材股盘中活跃。截至收盘,沪指收于3078点,涨幅为0.52%,创业板指数同步上涨0.51%,两市成交量萎缩至5000亿水平,场内的假日观望气氛浓厚。
消息面上,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PMI为50.1%,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虽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仍为2018年11月以来的次高点。我们认为现在经济复苏依然比较脆弱,投资者担心的货币政策转向应不会实质兑现,本轮技术性调整还有资金面和上市公司业绩分化的因素。
每年4月底,是年报、季报集中披露的日子,也是好多公司集体接受体检的时刻,期间的个股分化相当严重,一些绩差股和业绩不达预期品种则会遭到抛售。跌停的一些品种如大智慧、协鑫集成、顶点软件等多和业绩不达预期有很大关系。周二最典型的个股“地雷”就是康美药业。公司发布更正公告,称有299亿的“错误”会计处理。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35,623.34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518.85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2,099.29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84%。该股财务造假基本坐实,也给投资者让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
因此,接下来利用震荡可积极调整持仓结构,换股的思路基本是围绕业绩来把握结构性机会。截止29日晚的业绩披露情况,沪深两市共有约3400家公司披露2018年年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7%。行业方面,周期及大消费行业业绩增速领跑。这也是我们近期持续建议投资者关注的布局方向。一季度净利翻倍增长的公司集中在机械设备、精细化工、计算机、电子、养殖业、券商等细分行业。
技术层面,沪指在回补3093点缺口后,惯性下跌,牛市中的强势调整一般在30日均线获得支撑,中期震荡型调整会在60日均线有强支撑,目前沪指60日均线在3000点一带,形成上目前大概率会形成以3000-3200点为上下沿的箱体震荡,待投资者担心的如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复苏不达预期被证伪后,市场有望结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