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在上周五美股的大涨以及国内降准的刺激下高开,虽然早盘力度不如日股港股,但全天的持续性更好,出现了久违的赚钱效应。除了少数近期补跌的蓝筹股冲高乏力外,没有大面积回落的现象,大盘股搭台、小盘股唱戏的格局在午后进一步发扬,两市涨停股超过80只,核电、军工、铁路基建(设备制造相关)、特高压、5G等板块都出现了多股扎堆涨停的现象,短线资金风险偏好的提升可能令获利盘回吐推迟,冲高惯性增强。两市最终均收于当日高位,上证指数上涨18点或0.72%,成交量放大至1455亿元。中小创表现更强。
时隔三年,上周五央行再次宣布全面降准,1月份将分两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释放1.5万亿资金。加上即将开展的TMLF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范围扩大所释放的资金,再对冲掉1月份到期的MLF、逆回购、国库现金定存等之后,还有约8000亿元的资金释放。可以说此次降准的时点符合市场预期,但力度大于市场预期。结合上周五李总理强调要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等工具,支持小微民企融资来看,央行这一动作是对2019年货币政策转向适当宽松的确认,通过暂停金融去杠杆为“六稳”托底,也是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出现的转变。对于这次全面降准的意义,我们认为,首先,降准的出发点是为了“六稳”,稳金融包括在内,股市也是受益者,但并不能据此作为政策底的强有力保障。其次,去年的四次结构性降准共释放了2.3万亿资金,有对冲贸易争端负面影响的目的,也有保障地方债置换、防止债务违约范围扩大的目的,但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激活暂未见到成效。由于实体经济的低迷之势已经形成,商业银行不敢贸然行动,宽货币传导到宽信用仍有待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在这之前,降准对于市场的刺激不会立竿见影。因为去年几次结构性降准对应的货币乘数的提升已在边际递减,单纯的货币投放已不能满足稳定经济的需求,对于股市的刺激,也更多的是短线的,心理预期层面的。
对于后市,我们认为中长线看,市场已经形成的磨底格局是上市公司业绩下行惯性和国内外宏观不确定性共同决定,不会因为一次降准而转变,但降准改善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带来了结构性机会,5G、核电、军工、铁路基建等短线活跃板块仍有一定的冲高惯性。后续的年报预告中,主营下滑和商誉减值等利空的兑现或能帮助市场砸出阶段性黄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