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冲高回落,由于银行等主力品种调整压制了股指走势,回探了3000点支撑之后,市场展开窄幅震荡。就后市看,由于银行等拉动指数的品种已率先展开调整,低估值和机构对其的低配置决定了调整空间有限,但从时间上来看,深综指及中小板、创业板指数的走势意味着调整尚未终结,因此市场继续震荡调整的可能较大。对于市场而言,个股风险大于指数,回避业绩地雷及高估值涨幅品种,继续把握业绩明确以及低估值低价品种结构性机会。
本周最引人注目的消息莫过于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全国房价数据,新房价格和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有12个城市,持平的有8个城市,和去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仅有两个城市同比价格下降;二手房同比价格下降的也仅有5个城市,但环比下降的比2月有所增加。去年以来楼市掀起了三轮调控的,但调控效果均不佳,一线城市价格尽管得到一定控制,但三四线城市房价却玩起了涨价的接力棒,在此情形之下,前期国务院在各地展开督查,目前披露的情况并不乐观,部分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方面并不到位,在房价不断的僵持之下 ,有关第四轮调控将出台的呼声渐高,并且银监会对银行已经展开房价下跌50%情形下的新一轮压力测试。我们认为管理层对楼市的高压政策有助于缓慢灭泡沫,对于地产和银行短空长多,期待楼市量升假跌的情形出现,将是地产板块趋势性机会来临的时机。
市场方面对准备金率的上调已有充分预期,但本身已酝酿着调整动能,因此周二在美债信用评级展望遭下调的利空之下走出一根中阴线,随后两天虽然反弹,但权重板块银行股一直蛰伏,因此以板块轮动的方式展开反弹,期间伴随着久未表现的医药以及填权板块的反弹,航空、钢铁、券商及建材等蓝筹品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体来看,市场仍然循着低价+补涨的原则,业绩并不是主因,上涨主要逻辑依旧围绕着低价和低估值的双低。但对于一季报业绩达不到预期的品种,其风险不可小视,不少昔日的基金重仓白马股在季报变脸之后遭遇长阴袭击,如金风科技、思源电气等等。截止到4月22日所发布的中报预告中,有50家左右公告预亏或预降,目前预告高峰期尚未到来,随着通胀走高的带来的成本压力加大以及工业生产去库存导致的生产下降,二季度的业绩地雷将给不少公司埋下阴霾,从已经公告的上市公司属性来看,小市值公司居多。蓝筹方面,主流券商认为银行等品种二季度尽管环比可能下降,但依然能保持20%到30%的增速,避险效益之下业绩增长明确且估值便宜的蓝筹吸引力强于小市值公司。
市场目前分歧较大,无论是券商抑或是基金,分歧的主要方面是通胀会否持续超预期以及经济会否硬着陆,反映在上市公司股价走势上,会否带来戴维斯双杀。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市场分歧较大的时候并不是最危险的时候,往往是一致预期最强烈的时候更值得警惕。从场外资金供给方面,3月份居民存款依然大量流向银行,4月份目前的成交量预示着场外资金依然谨慎,而基金方面一季度仓位提升是不争事实,但我们认为,除非出现类似于08年那样的全球系统性风险,否则基金的排名机制决定了贸然降低到低仓位可能带来的排名靠后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未来要做的依然是行业轮动的选择,回避业绩不确定和涨幅较大的行业,潜伏于三种选择之上,第一继续是业绩透明估值便宜涨幅不大的金融地产等,第二是业绩增长明确受益于政策的建材建筑波段性等品种上,第三是自下而上的个股基本面出现拐点或经过下跌已经充分反映悲观预期的个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