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大盘弱势震荡整理,截至收盘,沪综指报收于3176.33点,下跌0.09%,创业板指报收于2376.20点,下跌1.05%,两市共成交8164亿元。消费板块再度走强,旅游、酒店餐饮分别上涨3.09%、2.42%,农林牧渔、公共交通涨幅超过2%,航空、高速等交通运输板块呈现持续走强趋势,软件、多元金融、IT设备、电气设备跌幅靠前。西安饮食、西安旅游先后涨停,正邦科技、晓鸣股份涨幅超过10%,宣泰医药、上海凯宝、华北制药等新冠概念股延续强势。大盘短期存在向下调整回补缺口的可能,建议暂时回避走势不佳的科技、石油、煤炭、新能源等板块,重点关注消费、医药行业复苏机会。
11月份M1同比上涨4.6%,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M2同比上涨12.4%,创6年来新高,M1与M2出现背离走势,显示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烈,企业经营活动的流动性资金未出现明显改善,宽信用政策仍面临考验。后续应重点关注M1变化,M1持续回升是经济复苏的参考指标,往往与股市形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M1曾经在2008年11月、2019年1月形成两次大底,A股市场的中期底基本与之重合。今年1月份M1同比增长-1.9%,随后见底回升,下半年平均增速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显示经济处于弱复苏当中。
1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同比少增596亿元,社融新增1.99万亿,同比少增6109亿元,信贷少增主要受疫情冲击、楼市低迷等因素影响,信贷需求较弱,尤其是居民端消费严重不足,新增中长期贷款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企业端受益于宽信用政策,表现稳定,企业中长期贷款强劲。M1、M2之间的背离,居民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差异,反应出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明年大概率会延续宽信用政策,但会精准出击,解决结构性问题。
11月份我国进出口金融同比负增长,内需不足、外需放缓,年末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放开,消费、制造业、服务业复苏,内部需求不足的状况有望改善,后续重点跟踪消费及物流数据变化。
11月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预期,12月中旬美联储有望迎来年内最后一次加息,A股上行仍存压力,预计短期市场以震荡调整为主。中期而言,被压抑了三年的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与消费相关的服务业、交通物流行业也将迎来复苏。其次,经过2022年的经济底、政策,明年在低基数下,宏观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稳住房地产、大力促进内需应该是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也是我们投资的方向,尤其是消费板块值得重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