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沪深两市小幅高开后,呈缩量回调态势,个股活跃度较此前有所降温。家电、计算机、汽车板块和商业服务主题股相对领涨,钢铁、非银金融、房地产板块和次新股表现滞后。截至收盘,沪指收于2645点,小幅下跌0.23%,创业板指数收于1353点,跌幅为0.67%两市总成交金额在3000亿水平,连续4个交易日递减。对于后市我们认为短期市场处于政策利好催生反弹后的震荡拉锯期,观望情绪占据上风,但A股反弹窗口期仍然开启。中长期来看,A股估值进一步修复动力依旧充足。
消息面上,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减少重组停牌情形,缩短重组停牌期限,要求停牌期限届满披露预案,明确停牌申请的时间窗口及披露要求。其中明确了仅发行股份重组可停牌且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筹划控制权变更、要约收购等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例外事项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5个交易日——这些时间上的缩短变化最引关注。我们认为这将对任性停牌构成制度性制约,对促进A股公平交易有积极意义。在国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系列重磅政策出台后,相关的配套细化政策也有望陆续跟进。上证报报道,多部委深入调研民营经济,为进一步扶持政策“备料”。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委近期密集赴湖北、广东等地调研民营经济。与此同时,多项支持民企政策正在酝酿,涉及促进贸易融资、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这将有利于巩固目前逐步恢复的市场信心。
板块方面,依然关注两条主线风向标,一是以恒立实业为代表的超跌低价股,二是以券商股为代表的预期差修复品种。恒立实业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本周四短暂企稳,但资金兑现利润迹象明显,同类范畴以张江高科和鲁信创投为代表的创投概念股也处于筑顶阶段,不建议投资者恋战。至于券商股,我们认为会沉淀一批对未来行情看好的一批中线资金。10月以来监管层不断释放资本市场改革的利好政策,并购重组再融资松绑,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等,逐步验证我们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速建设的判断。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将推动券商做市交易和产品创设业务快速发展,真正发挥券商的资本中介功能,对接投资者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据测算,若证券公司杠杆倍数提升至6倍,对应的ROE水平在12%-16%之间。
在下有政策利好制约调整空间,上有技术压力的背景下,股指走势步履蹒跚不难理解,我们倾向于反弹行情没有结束,震荡僵局的打破应是外力催化剂的出现。至于美股不断下跌对A股的负面冲击,我们需要一分为的看待。全球市场波动放大将冲击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A股形成冲击与扰动是难免的。但美国经济和股市与A股所处的国内环境是不同的,所处在的周期阶段也是不同的,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海外机构投资者对A的配置需求逐步提升。
投资策略方面,我们认为存在较大预期差的中小市值成长股和券商股具备较好弹性。一方面,我们对比后发现上证50和沪深300的估值处于低位,但并未到达历史最低水平,同时蓝筹股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资金抱团迹象明显,若行情触底反弹,增量资金参与蓝筹股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近期政策方面暖风频吹,尤其对于民营企业呵护有加,不论是部分上市公司的质押纾困、并购重组及再融资政策的边际放松、及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股份回购,均有助于风险偏好修复。外加目前中小盘股尤其中小板整体估值PE(TTM)已接近历史底部最低位置。诸如计算机(自主可控、云计算)、通信(流量免费化和5G设备建设商)、电力设备新能源(光伏)、机械(半导体与锂电设备)、军工等领域龙头公司可适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