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震荡下跌,两市反复盘整近2个月后,在缺乏实质性利好推动下,投资者纷纷选择卖出股票,加剧股指快速回落。两市行业板块均不同程度下跌,计算机、传媒、商贸零售板块领跌。午后,沪深300指数盘中跌幅达7%,触发熔断机制至A股暂停交易至收市。沪指收于3296点,跌幅为6.85%,两市近2000只股票跌停。
消息面上,元旦小长假后两岸人民币汇率盘中再度下挫,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5,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6。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风险将是A股2016年运行中很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对A股上行构成压力。其次,中国12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48.2,连续第十个月低于50荣枯线,预期48.9,前值48.6。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继续放缓,低迷走势未见好转。在缺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所谓的风格转换也将落空,这在前期我们也做了反复分析。
周一两市的大幅下跌,触发熔断盘中暂停交易15分钟后,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7%,随即再度停盘至收市。今日是上证所、深交所和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的首个交易日,三家交易所规定沪深300指数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尾盘阶段(自14:45始)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至收市的安排。熔断机制和现有的涨跌停板制度在作用对象、作用原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涨跌停板制度规定了单只证券交易价格波动幅度,主要防范单只证券价格的剧烈波动,证券在涨跌停板的价格上仍然可以交易;指数熔断机制是在市场基准指数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暂停整个市场交易一段时间,防止市场过度反应。但对市场风险释放和投资者情绪稳定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1月8日"大股东减持禁令"将到期,这或许是投资者节后选择抛售的主要动因。9月底以来,虽然指数涨幅有限,但许多个股翻倍甚至创出新高,这为大股东"解禁"后主动减持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而且,注册制已确定实施,对"未来的预期"决定"现在的行动",股市对利空预期总是提前反应。技术上,我们更倾向于是一种"久盘必跌"的能量宣泄,沪指在3300-3700点盘整2个月,但成交量始终没能有效放大,存量博弈特征明显,在缺乏增量资金参与的情况下,股指选择向下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适当控制仓位,防范短期股价调整风险。操作上,回落过程中适当关注健康医疗、文娱消费、虚拟现实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