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沪深两市小幅高开后展开反复震荡,创业板指数率先调整,带动市场谨慎情绪升温,获利减仓盘逐渐占据主动,两市主要股指震荡收跌。钢铁、交通运输、建筑材料行业板块和自贸区、特高压概念股涨幅居前,计算机、传媒、银行板块领跌。截至收盘,沪指收于5062点,跌幅为2%,创业板指数下跌5.22%。对于后市我们认为"改革牛"支撑"后5000点"慢牛行情,但价值投资者和趋势投机者的博弈会愈发激烈,防范次新股和高价股的调整风险,精选个股应对震荡。
消息面上,证监会上周五宣布,就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同时,沪深交易所也同期就修订两融交易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总体上,我们认为证监会降杠杆意图明显,部分自主权由监管层交至交易所、券商的手中,机制更为长效和完善,可以看到两融管理办法更趋合理和灵活。此前我们认为加大IPO供给和收紧杠杆资金是近期行情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新规实施后,这一规定短期内将导致4家净资本有限的券商规模"触顶",难以再扩大两融规模,但就行业整体而言,两融余额还有约1万亿元增长空间。本周新股申购也会让市场的乐观情绪受到干扰。年内第八批新股将发行,25家的发行家数创去年IPO再启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冻结资金将超过6万亿。而随着年度中期的到来,企业结算和银行缴款等需求将集中爆发,市场资金面将受到冲击。
我们更愿意把近期的行情称为"后5000点"行情,他的重要特征表现为慢牛。慢牛的逻辑除政策的降温外,还有价值投资者和趋势投资者的博弈。考察市值、GDP、M2、储蓄、保证金余额等指标的相互配比,目前与当年牛市巅峰状态相似。目前保证金余额3万亿、M2为128万亿、储蓄为52万亿、GDP2015年预计为69万亿,总市值69万亿、自由流通市值为28万亿;2007年6124点时,保证金余额为1万亿,M2为39万亿、储蓄为16万亿,GDP2007年为26万亿,总市值为27万亿、自由流通市值为7.6万亿。价值投资者出现离场,但场外的流动性宽松和居民的股票配置比例对A股的推动力还没有见顶。因此,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市场表现为慢牛,震荡上扬。
操作上,树立结构性风险意识,通过精选个股应对震荡,新兴产业仍是行情主线。在日前举行的互联网+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大会上,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深交所正在努力提高创业板市场的包容性,抓紧推出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机制。可以看出,创业、创新是国家推动转型的重大战略,新兴产业板块的适当泡沫有助于引导资源配置。建议继续关注工业4.0、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在线旅游、新兴电子消费领域的成长股和军工、高铁、清洁能源、国企改革等政策驱动的主题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