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沪深两市主要股指探底回升,市场人气明显恢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高铁、智能穿戴行业板块表现强势,上海自贸区和地产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上涨3.34,收于2109点,两市成交量1268亿元,创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对于后市我们认为随着成交量的持续萎缩,短线杀跌动力明显减弱,市场情绪已得到了阶段性释放,短线股指已具备修复式反弹条件,投资者可耐心分批逢低布局优质品种。
盘面上,地产股的下跌与沪七条拧紧楼市需求利空消息有关,继北京和深圳之后,上海也出台了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通过加强限购和限贷政策,减少市场总体需求。自贸区概念股的大跌属于预期中的事,前期龙头股上海物贸跌停,从而引发外高桥、陆家嘴、上港集团也纷纷大跌,严重拖累了市场人气。
四季度资金面往往比较紧张,今年也不例外,流动性中性偏紧的格局继续维持。从货币政策导向看,仍将保持一种相对稳健且偏紧的状态,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而央行也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尽管6月钱荒难再现,但高层表态不会走刺激经济的老路,央行也曾建议商业银行延续去杠杆进程。市场利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市场不会看到货币宽松的情况。从CPI数据演变趋势来看,通胀压力也有所增强,10月份CPI为3.2%,创8个月以来的新高,PPI为-1.5%,工业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表明市场需求仍不够旺盛,负利率时隐时现。国债期货市场跌幅明显,这些因素的叠加,意味着流动性收缩预期在增强。因此,从资金面角度看,我们维持行情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存量资金行情。
"经济回落、通胀上行、资金趋紧、年关结账"的大环境决定了近期市场的弱市震荡还会延续,大涨条件不具备,可以谨慎但不必悲观,市场的调整和此前的上涨一样也是结构性的,系统性下跌的空间不大。首先,从内部环境看,10月PMI数据显示宏观经济稳定向好,与之对应社保基金和QFII连续增持A股,持仓市值分别创历史和6年来新高;10月份证券市场保证金为近3个月来首次净流入,散户的退出和机构投资者的缓进形成反差。其次,从外部环境看,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美国三季度GDP好于市场预期,制造业连续5个月扩张,欧元区边缘国家正走出衰退,欧央行降息将对A股形成支撑。
短期随着创业板调整风险的释放和两市总成交量的极度萎缩,上周A股总成交量萎缩明显,较前一周减少近两成,本周一沪市成交量萎缩至600亿元,沪指跌破半年线后在2100点附近获得短线支撑,技术性反弹已经具备条件,本周沪指有望走出先抑后扬的行情,上档阻力区域在2130-2150点。
操作上,可逢低布局优质品种,从长期的角度,我们还是坚定的认为只有优质的成长股才能穿越周期,逢低适当加大节能环保、医疗服务、家电以及食品等板块的投资比重。主题投资上近期可关注政策超预期带来的板块个股机会,稳健的投资者可对银行、电力等低估值蓝筹品种的表现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