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政策取向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制约

时间: 2004-03-26信息来源: 国元证券

通过近期观察,以价值投资理念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表现出与年报、分配很高的关联度,目前正将迎来2003年年报披露的高峰期,综合A股市场年后以来的运行趋势,大盘蓝筹股在经历爆发性的行情后,个人认为有可能在4月中下旬相继进入尾声。另一方面,在目前储蓄存款利率偏低的情况下,企业年金、居民储蓄、基金会等各路资金都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进入证券市场,来实现保值增值。因此从资金供求角度出发,场外资金将支撑股市中长期向好的趋势,但这些场外资金和新募集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不会不计成本地仓促抢购,而是会选择在蓝筹股下调过程中有区别的、分批的买进。就目前而言,大蓝筹品种普遍累积了较大的升幅,后市分化已成定局,在新增资金入场承接力度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大盘震荡反复面临进一步的加剧,由于资金参与度依然高居不下,使得概念性热点在盘中此起彼伏,但只能维系市场的局部活跃,并不能对股指构成有效推动,因此谨慎轻仓操作应作为当前投资的主导思路。 本周国家信息中心公布2月份经济趋热预警报告,指出经济继续快速扩张,经济结构失衡和局部过热现象不断加剧,市场自发性波动的风险在不断积累。与此同时出炉的是央行决定从下月起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市场预期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的消息终于明朗。央行此次调控措施的出台是在去年以来不断进行的发行票据回笼资金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在较短时间内推出的,显示经济局部过热的加剧及高层控制过快增长的决心。从措施的力度来看并不是过于严厉,前者主要针对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目的是控制金融系统内的风险,后者对控制信贷规模才具有实质性的作用,但没有整体调高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等来得猛烈,表明央行在调控的同时注意不对经济运行造成打击。但如此一来,新措施能否刹住投资热及通胀压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可以说明的是央行紧缩政策将会持续下去。 同时,为确保经济协调发展,抑制投资过热,央行、国家发改委有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可能。抑制投资过热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能源危机、产能过剩以及银行形成过多的坏账。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个人认为限制性措施未必是利空,反而,通过限制钢铁等行业的投资规模,将有助于行业龙头企业保持较高的产销量。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发布《2003年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状况及2004年展望报告》认为,我国钢材市场和有色金属市场今年将延续去年的态势,需求规模继续上升,价格仍将出现一定的涨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中预计今年能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将继续处于短缺状况。石化、电力不属于限制过热类行业,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因此,以价值投资理念为依托的大盘蓝筹公司将继续受到行业景气度上升的支撑而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