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资讯
时间: 2003-12-30信息来源: 国元证券网
大势研判
大盘回调整理 基金表现抢眼
上周末我国广东地区新发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例,这一敏感信息对今日沪深两市大盘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上证综指以1509点低开后快速走低,最低探至1497点,跌破1500点整数大关,板块个股上,医药股走势活跃,天坛生物、上海医药、鲁抗医药等涨幅居前,而倍受SARS拖累航空、旅游等板块再次回落,如中青旅、首旅股份、东方航空等破幅较深。另外年报即将公布,ST板块表现二极分化,一些有朦胧题材的个股较为活跃,如ST宜纸、ST长控、ST鼎天等,而另一些个股如ST江纸、ST鞍成、ST北科出现跌停板,此类个股基本面风险较大,注意规避风险。尾盘中国石化、宝钢股份、长电股份等指标股均迅速下挫,,成交量有所放大, 拖累大盘以近最低点1496点收盘。
消息面上,今日上交所公布了上证50指数样本股,2004年第一个交易日起起用,样本股中银行股、航空股及超级大盘股蓝筹股等品种占主导地位,东方明珠、广电电子、广电信息等也在其中,可予以中线积极关注。
近日基金逆势走强,突破千点大关,绩优基金走势抢眼,折价率有所分化。截至本周末,54家封闭式基金总市值为631亿元,总净值为834亿元,折价率有所回落,但仍处于20%以上高位运行,大盘基金折价幅度高于小盘基金;单只基金中,普丰、天华、鸿阳、通乾等基金折价率在23%以上,而业绩优异的基金如兴华、融鑫等受到资金追捧,二级市场价格已跃1元之上,短线涨幅达4%,折价率缩减到15%左右。另外,“科”系基金群体放量,主力资金介入迹象明象,反映市场分红行情进一步延续,有业绩支撑基金为市场看好。对于明年行情,多数基金经理认为将继续演绎今年行情,个股分化加剧且涉及股票面更宽;普遍看好能源、原材料及因消费升级开始出现拐点的行业,如通信、交通运输及银行业的龙头企业等。2、基金重仓股短线有调整压力。开放式基金净值快速增长,平均增幅达3%,其中合丰周期、华夏成长、大成价值、方达增长、新蓝筹等增幅在4.5%以上。景顺恒丰、嘉实债券等债券型基金增幅居后。从基金仓位看,德盛稳健、国泰金鹰等基金加仓积极,目前基金平均仓位在60%以上,基金继续增仓空间有限,部分基金已积极进行仓位调整;另外,年底基金分红使基金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股由于阶段性累计涨幅过高而面临减持压力。3、基金经理看好明年行情。对于明年行情,多数基金经理认为将继续演绎今年行情,个股分化加剧且涉及股票面更宽;普遍看好能源、原材料及因消费升级开始出现拐点的行业,如通信、交通运输及银行业的龙头企业等。
综合以上分析,一方面主流板块由于累计涨幅较大,动态市盈率已较高,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元旦过后,主力机构护盘保持帐面市值的动力趋弱,加之SARS事件阴影的负面作用,都制约大盘短线走势,投资者可观望为宜,关注一些有潜力的板块,如基金、电力设备制造等。
个股分析
广电信息(600637)
该股流通盘2.03亿,三季度0.12元,每股净资产4.29元,公司通过在高新技术领域持续数年的高投入,加上彩电高端产品市场拓展力度的不断加大,其主打的三大高端产品,即高清数字背投、等离子彩电和液晶彩电等产品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并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大大增强。公司1-9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净利润同比增长83%。从利润构成来看,其主营获利能力已有所提高。另外, 上证50指数将于2004年1月2日正式对外发布, 上证50指数是从上证180指数样本中挑选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股的整体状况。广电信息入选上证50,反映公司的实力和存在的投资机遇, 该股近日在10元底部区域横盘整理,成交量有规则变化, 中线值得关注。
政策信息
与经济发展高增长背驰股市面临边缘化危机
中国经济近年持续增长,二○○三年虽然经受「沙士」侵袭,但依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不过股市却极大背离,股指迭创新低,上证指数在十一月十三日降至一千三百零七点,创出四年来的股指最低点位,同时成交萎缩,人气低迷涣散,筹资额显著下降,券商生存环境恶劣,投资信心严重受挫。市场与学界惊呼:中国股市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A股低迷人气惨淡
二○○一年六月以来,中国股市市值损失达数千亿人民币。以二○○三年十月与二○○
一年六月的统计数据对比,上市股票增加了一百四十二只,总市值却减少了一点五万亿元(或百分之二十八),流通市值减少约六千五百亿(或百分之三十四)。个股则普遍暴跌,以复权价计算,在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前上市的一千二百一十四只股票中,百分之九十五出现下跌,跌幅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达九百二十只(占百分之七十五)。
A股市场暴跌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南方证券专家指出,首先是融资功能严重受损:二○○
一年,证券市场融资额大降百分之四十,二○○二年再降百分之二十三,今年再度下降近百分之十。这导致全社会的直接融资比例大幅下滑,企业对贷款的依赖越来越强,金融市场格局进一步扭曲。其次,市场的流通功能也极大萎缩。按可比口径计算(每只个股每日平均成交额),二○○三年前九个月股票平均成交额较二○○一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五十一;从各年度成交最活跃的月份来看,二○○三年较二○○
一年也下降了百分之五十。由于交投低迷,甚至出现一手卖单将股价打至跌停的奇观。
今年十一月十三日,沪综指更创下二○○一年六月二千二百四十五点调整以来新低,当天上午下探一千三百零七点。一项网上调查显示,认为跌破一千三百点的股民占百分之八十九点二。投资者没有积极性,股市又怎会有艳阳天?
深市重创沪市独大
深交所两年前停发新股、创业板也迟迟未能设立,此后深圳金融业遭受重创,更令中国资本市场因沪市「一股独大」而出现失衡。
各界一直关心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的问题。虽然市场盛传「高交会」期间公布消息,但结果未得到确认。消息人士透露,深交所新股发行问题已经是肯定的事情,且非简单的恢复,而是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即如何利用深圳金融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构筑多层次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约两个月前由国务院组织的关于深圳新定位的调研组,也就深资本市场问题作出专门调研。
虽然年内恢复新股发行的期望落空,但种种迹象表明,事情已成定论,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恢复新股发行的深市,更将承担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新重任。
QFII难起波澜
随着七月九日,瑞士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敲入了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第一单,标志□QFII正式进入中国A股市场。当天,四只股票宝山钢铁、上港集箱、外运发展和中兴通讯几近涨停,深沪股市随之大涨。
其后数月间,花旗、野村、摩根、高盛等外资获准后纷纷入驻,但市场热度维持不了多久即告消退,大盘又陷胶状,难起波澜。
B股造好迭创新高
相较A股市场而言,二○○三年深沪B股市场则是可圈可点。内地B股市场受外围利好刺激,亦同步涨升,形势喜人。深市B指从一月份的一千二百八十六点四零飙升至十一月二十八日的一九四二点七二,升幅高达百分之五十点一零。深市B股显著强于沪市,故而在核心资产板块行情中受益最高。
关注QDII会否抽水
与QFII同为二○○三年度关注的热点是QDII的推行。对于QDII,内地和香港市场看法差异甚大。内地较多观点持施行QDII会对A股市场形成「抽水」作用;而香港则欢迎QDII早日启动,实现「补水」供给。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八月十三日曾高调表态,QDII或可提早启动。有内地券商因敏感,大多先抽撤资金,转战进入港股。
其实QDII实施之说已有两年,但具体何时推出,管理层以及学界意见不一。
国有股减持何时启动
二○○三年股市最大的悬念当属国有股减持了,而何时局部或全面启动,也成一大疑点,每次均引发市场风波翻滚。
经济学家韩志国指出,国有股减持问题事关股市全局。在解决股权分裂与股本泡沫方面,管理层不能无动于衷。制约中国股市发展的这个最大、最主要的问题不解决,中国股市预期机制紊乱的局面就不可能真正改变,股市也就很难从反弹走向反转从而迎来真正的转机。
展望二○○四年股市,大鹏证券综合研究所王晓路认为,宏观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质量、QFII理念和通货膨胀,以及国有股减持流通将是影响股票市场的三大因素。二○○四年经济将是顺势增长,是否加速要看民间投资、消费的增长;国际化理念的深化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将对股票估值产生重大影响。
业内普遍认为,国有股问题是二○○四年最大的变数。
<香港商报>[金融证券]C012003-12-29
~~~~~~~~~~~~~~~~~~~~~~~~~~~~~~~~~~~~~~~~~~~~~~~~
本港股市狂吸内地资金外管局拟严查违规代理
【商报讯】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部分银行、证券公司违规代理港股买卖的现象,外管局将加强检查和处罚力度。
投资港股暗渠众多
「在香港开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西南证券研发中心的H股研究员周兴政介绍,「不论国籍,只要身份证或者护照复印件就可以开户。」
据了解,内地居民投资香港H股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地的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以私募基金的形式投资H股;内地居民通过香港的亲戚、朋友开户投资;内地企业在香港注册一家公司进行H股投资;内地居民通过旅游的方式直接到香港进行投资;通过某些代理商直接在内地上网买卖H股。
通过券商投资H股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投资者在券商内地营业部填写开户申请表,并由内地机构转入该券商香港机构并设立账户,最后投资者再通过网上交易进行投资;第二,自己携带现金到香港,再直接找当地券商开户;第三种方式是通过香港券商的内地营业场所,其中,开户通过营业部走,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走。
突击检查很难治本
「外管局检查券商对内地投资者投资H股根本无济于事。」某香港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没记错的话,外管局发布严查券商代理港股的消息当日,H股又一次强劲上涨。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大的技术性上涨因素。」
「目前外管局严查此事主要是因为H股股价已经过高,投机性太强。」周兴政介绍。几年前B股市场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股价一再被炒高,国内投资者资金的大批涌入正好在高位接单,而国外投资者却巨额套现后撤出了市场。「外管局此举有控制风险的意味。上帝要毁灭一样事物,必先使它疯狂。现在的H股就面临这样的险境。」
<香港商报>[港股展望]C02谈B论H2003-12-29
~~~~~~~~~~~~~~~~~~~~~~~~~~~~~~~~~~~~~~~~~~~~~~~~
深沪将发挥资本市场强势
深圳和上海证券市场2003年大致处于先高后低形态,虽远较港市的先低后高的V形发展形态为逊色,惟中央政府在新的一年将会积极推动东北工业老区改造和开放大西北等全方位地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和加强利用资本市场渠道深化国企改革。相信财金部门近期所采用的转让、拍卖和出售国有企业产权和股权等做法,将广为市场认识和认受,加上经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陆续出台和加大引进外企和民企参与金融经济发展的力度,深、沪二市的前景值得高度乐观。
沪深二市今年表现差
上海A股指数于年初一直向上攀升至3月5日高位1593,因累计上升165点和升幅高达11.55%,便在短线获利回吐压力拖累,跌至3月26日的1537,始止住跌势,并再组织新的小型升浪,和上移至4月16日的1725,却受到非典型肺炎疫症严重冲击,遂一而再地下调,至4月25日1583低位,终稳住阵脚,和回升至6月3日的1657,便急转直下和反覆跌11月13日低见1366,并在1月6日所创的1370底部产生一定高度的支持位,而建立一个中期双底位,再度反弹至12月17日的1550,便在约60点狭窄幅度内浮沉,较年初约升13%,明显逊色于港股恒生指数累升3469点或35.66%。
内地两大股市在非典型肺炎疫潮度过之后至今的大半年光景,仍然处于反覆走低之因,显然与存在多时的多个利益问题所造成的绵延性负面影响有关:(甲)投资者担心中央财金部门仍然以「减持」的方式处理国有企业的产权和股权重大事务,而有关方面较早阶段所推出的简单以国企发行A股招股上市和上市国企增发A股得一律拨出10%股份作为「减持暂行方案」的其中条件,曾使深沪A股市场急转直下,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乙)证监部门现行的根据持股数额按比例分配新股的措施,使券商、基金难以如往昔般予客户以可观的投资回报承诺,亦为市场陷入淡静局面的其中因由。(丙)内地券商和基金担心国家所研究的QDII机制,有可能使资金迅速地流出深、沪股市,使市场缺乏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强大动力再度向俏走高。(丁)境外券商、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以QFII形式的投入,对内地金融业渐见威胁。
处理好国企股可释怀
从国家近期所研究和推出的种种金融政策与措施,相信深圳、上海以至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在2004年该可释怀地逐步放量投入以证券为主的资本市场,理由为:(一)国家已不再采取年前般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做法,故即使「减持」国有旧股,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国资委在过去一段时间已抓紧起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而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等省较早前所推出的处理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时,主要采取:拍卖、出售、转让和引入民企甚至外企参与改革、经改造而进行股份制争取招股上市等做法,一旦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将会有助加快《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暂行办法》的立法和施行。「转让」非上市企业产权的好处,是国资委得先提升有关企业的行政管理、经营投资、生产销售和回报业绩等多个方面的素质,始能够与一个甚至多个不同准买家进行交易洽谈,争取到相对合理的价格。这是对一般企业的做法。上市国企所要转让的,则是股权而非产权,要是上市国企能够以「转让」形式取代过去只问新招股、增发股份等活动便「减持」方案,即股权的变异在原来的「零售」改为「批发」,所牵连的层面会大为缩减,有利推行。
国家更依重资本市场
(二)中央制订和推出QFII制度至今虽仅有大半年的时间,惟初步显示此举确实可以吸引境外的跨国投资基金、券商和银行把欧美甚至亚洲等地的资金源源不绝地调入深圳和上海两市,使市内的证券和债券买卖注进日益强大和良多的发展动力;而另一重点,应为可以渐次引入国际的理财和投资技术、经验、知识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金融专业,加快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除了商业文化上的交流之外,QFII制度所引入的跨国投资基金,可以让内地的封闭式甚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更直接和紧密了解和学习国际的投资专业和财技,使深圳和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望逐步减低过去所出现的种种不必要波动性和冲击。QFII对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有重大和积极的良性作用。
(三)估计中央财金部门会根据QFII制度出台后所产生的种种效应和作用,作出评估和总结,以便加大研制QDII机制的力度。国家在过去两个年代多以来,一直成功地把外来资金、专业、经验等有利中国金融经济发展的东西「引进来」,并且建立基本稳健和相对良好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而最新的国策是要让具有实力的国有企业「走出去」,故QDII的出台和实施,会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不是政策上的问题。有理由相信,中央在新的一年会推出QDII制度,并在开始时候对基金的形式、申请投资的款项、投资范围、合作伙伴的资格甚至若干重大的经营管理办法,都有明文规定,限制很有可能较QFII为严谨,以免使QDII基金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境外投资市场风高浪急的冲击底下易招损失。
上证A明年可见二千
立法机构人大近期已加紧审核和批定多种多样的立例和条文,使国家有更强大和稳定的基石支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按承诺循序渐进地开放证券金融以至其他市场。只要国家在处理国有企业产权、股权以至各项与证券金融有关的法律和条例最终出台和为海内外投资者所广泛认受,则上海与深圳两大证券市场在新的一年会有颇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初步估计,上证A股指数在2004年的初步目标该为1730,越此关,则有望挑战2000点甚至更高位。中期双底1370至1366会有相当强大的支持力。
<香港商报>[金融证券]C012003-12-29
~~~~~~~~~~~~~~~~~~~~~~~~~~~~~~~~~~~~~~~~~~~~~~~~
深期货业可望加速发展
【商报讯】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田源日前在深表示,随著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部迁至深圳,深圳的期货经纪业务将占据全国期货交易量的1/4,跃居内地各城市之首。
借出席深圳中期10周年庆典的机会,田源分析了今年以来的期货市场发展。他认为,今年期货市场在没有新品种增加的情况下取得大发展,表明每一个期货交易品种的□力都被挖掘出来。同时,各期货经纪公司及期货交易所的运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行情变动较大,出现了几次较大险情的情况下,问题都被顺利化解。
他预测明年可能会有期货新品种亮相。玉米、棉花等新产品合约的研发、清算系统、上市交易规则的订制等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国家有关部门正对这些品种的上市进行审批。而人们期待良久的石油期货不排除明年推出的可能性,但由于准备不充分,上市的难度较大。金融期货明年仍处于深入研究的阶段。
对于中期集团的重组一事,田源表示,中期重组已通过证监会审批,重组后的中期投资集团总资产约6亿元,涉及期货、证券、保险、旅游等多种投资和实业。中期投资集团期货总部———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部搬迁深圳的工作正紧张进行。他认为,中期期货总部迁深后,将推动深圳期货业的加速发展,期货交易量在全国的比重将发生飞跃。例如中期期货一家的交易量就占全国市场的12%强。除去深圳中期4%的占有率,中期期货搬迁深圳以后,集团公司还会为深圳带来8至10个百分点的增量。届时,深圳期货经纪公司的交易量约占据全国期货市场的1/4,将远远超过上海、北京。
<澳门日报>[经济]A102003-12-29